同步课堂

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客户端
关注公众号
加入广东省中考提升服务指导
减量提质,赋能双减,中招导向
让学生做少、做好、做精、做准

傅志勇的动态

只看此类动态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谢谢大家关注我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2012年末,和平县辖阳明、彭寨、东水、林寨、热水、大坝、上陵、下车、长塘、贝墩、古寨、礼士、公白、合水、青州、浰源、优胜等17个镇,管理25个居民委员会,216个村民委员会;下设160个居民小组、3804个村民小组。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【财政金融】 2012年,和平县各级库财税总收入4.96亿元,占年初任务的108.5%,同比增长32.4%。其中,税收收入4.26亿元,占年初任务的108.6%,同比增长34.5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.63亿元,占年初任务的108.6%,同比增长30.3%。上划中央“两税”收入1.22亿元,占年初任务的126.6%,同比增长62.0%。上划省“四税”收入0.66亿元,占年初任务的98.8%,同比增长20.5%。财政综合增长率34.4%,全省排名第二,全市排名第一。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全县集体林区总面积3299160亩,其中林业用地2703498亩,占81.95%;非林业用地595662亩,占18.05%。有林地2366986.5亩,占87.55%;疏林地2017.5亩,占0.07%;未成林造林地157345.5亩,占5.82%;灌木林地116056.5亩,占4.29%;无林地60931.5亩,占2.25%,专用苗圃地160.5亩(不含临时育苗地)。商品林1721103亩,占63.66%,植物种类达1400多种,其中存留有“植物活化石”之称的珍稀植物桫椤,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;野生动物140多种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【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】 和平县矿产资源丰富,矿种较齐,经统计,全县矿产分为9类24种。钢铁基本原料矿产有铁矿;有色金属矿产有铜、铅锌、镍、钴、金、银、钨;稀土金属矿产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;放射性矿产有铀矿;治金辅助原料矿产有萤石矿、白云岩;化工原料矿产有黄铁矿、磷矿、钾长石;燃料矿产有煤;建筑材料有石灰石、花岗岩、硬砂岩等;其它非金属矿产有水晶、陶瓷土、沸石岩、膨润土、黑曜岩等。具有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主要有离子吸付型稀土矿、陶瓷土、萤石、白云岩、石灰石、彭润土、黑曜岩、地下热水、铀矿等。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【水文】 和平县境内河道属珠江大流域,县内流域面积 2284平方千米。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浰江1条,总长128.26千米;二级河鱼潭江、和平水、定南水3条,共长111千米;三级河2条,总长53千米。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浰江河,从西至东流经境内浰源、热水、合水、阳明、公白、彭寨、林寨、东水等镇,长128.26千米,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【气候】 和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,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,具有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、霜期较短、生长季长、季风明显的气候特点。年平均气温19.7℃,最冷月平均气温10.0℃,最热月平均气温27.5℃,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.6℃,极端最低气温-4.5℃;雨量充沛,年平均降雨量1717.1毫米,降雨集中期为2-9月份,占全年降雨量89%;年平均相对湿度80%,最小相对湿度10%;无霜期长,年平均无霜期308天;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【地形】 和平县地处北纬24°05′~24°42′之间,东经114°41′~115°16′,位于广东省东北部,东江上游,东连龙川县,南邻东源县,西毗连平县,北与江西省定南县、龙南县接壤,是京九铁路南下入粤第一县。境内九连山地势较高,山峦叠翠,属丘陵山区县。西部、中部及西北部属山区,北部、东部及东南部多丘陵。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明正德十三年(1518)置县前夕,“和平广洞,良善数千家”。本县经济是农业自然经济。其时,居民辛勤耕耘,开发了年收获谷物千担的“玉米窝”、“千担坝”,至今留下了陈迹。后因连年天灾人祸,以致田园荒芜,百业凋零。至崇祯十五年(1642),全县有1994人(此为丁徭人口,百人口实数,下同)。
  • 傅志勇 (教师)   给 傅志勇 的空间留言 9年前
    和平县地处九连山区东麓,建县之初人口稀少,多为江西、福建等地迁入的客民,为全国客家居县之一。客家原属中原汉民,有自己的文化语言、民情风俗、传统习惯。经长期杂居,主客文化、风俗互相影响、融合,形成岭南客家特色。 本县居民勤劳俭朴,乐善好施,不畏强暴,富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。居民多聚族而居,长期以来多信奉佛教与道教。清末,基督教、天主教相继传入,信徒不多。居民中不少人的宗族、区域观念较浓,迷信风水、命运。 新中国成立后,废除封建制度,并随着经济的发展,科学文化的普及,宗族、区域观念、丑陋习俗不少已被摒弃,人民立意创新,简化礼节,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。

第1-10条 共44条

首页 1 2 3 4 5 尾页